防爆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

2025-07-17

根据国家标准GB/T3836.1的规定,II类隔爆型“d”和本质安全型“i”电气设备又分为IIA、IIB、IIC级。

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分类

I类:I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

II类:II类电气设备用于除煤矿甲烷气体之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II类电气设备按照其拟用的爆炸性环境的种类可进一步分为IIA类、IIB类、IIC类。

III类:III类电气设备用于除煤矿以外的爆炸性粉尘环境;III类电气设备按照其拟使用的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特征可进一步分为IIIA类、IIIB类、IIIC类。

危险场所分类

爆炸性
气体环境
0区 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 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
2区 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可燃性
粉尘环境
20区 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
21区 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区的场所改区域包括,与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层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22区 在异常情况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分为21区

气体和蒸气的分级方法

◆ 根据国家标准GB/T3836.1的规定,II类隔爆型“d”和本质安全型“i”电气设备又分为IIA、IIB、IIC级。

◆ 对于隔爆型电气设备而言,气体和蒸气的分级是以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为基础确定的。其极限值为:

A级:MESG 大于0.9mm

B级:MESG 0.5mm~0.9mm

C级:MESG 小于0.5mm

◆ 对于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气体和蒸气的分级是以它们的最小点燃电流(MIC)与实验室用甲烷的最小点燃电流之比为基础确定的。

其极限值为:

A级:MIC比值 大于0.8

B级:MIC比值 0.45~0.8

C级:MIC比值 小于0.45

注:标志IIB的设备也可适用于IIA设备的使用条件,标志IIC的设备也可适用于IIA及IIB设备的使用条件。

II类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分

温差组别 最高表面温度(℃)
T1 450
T2 300
T3 200
T4 135
T5 100
T6 85

气体和蒸气的级别及温度组别

气体、蒸气名称 级别 温度组别 气体、蒸气名称 级别 温度组别
甲烷 IIA T1 乙醇 IIA T2
乙烷 IIA T1 丙醇 IIA T2
丙烷 IIA T2 丁醇 IIA T2
丁烷 IIA T3 戊醇 IIA T3
戊烷 IIA T3 己醇 IIA T3
己烷 IIA T3 庚醇 IIA -
庚烷 IIA T3 辛醇 IIA -
辛烷 IIA T3 王醇 IIA -
王烷 IIA T3 环乙醇 IIA T3
癸烷 IIA - 甲基环己醇 IIA T3
环丁烷 IIA T2 IIA T1
环戊烷 IIA T3 甲酚 IIA T1
环己烷 IIA - 4-羟基-4-甲基戊酮(双丙酮醇) IIA T1
环庚烷 IIA - 乙醛 IIA T4
甲基环丁烷 IIA T2 聚乙醛 IIA -
甲基环戊烷 IIA T3 丙酮 IIA T1
甲基环己烷 IIA T3 丁酮(乙基甲基酮) IIA T1
乙基环丁烷 IIA T3 戊-2-酮(甲基丙基甲酮) IIA T1
乙基环戊烷 IIA T3 己-2-酮(甲基丁基甲酮) IIA T1
乙基环己烷 IIA T3 戊基甲基酮 IIA -
十氢化萘(萘烷) IIA T2 戊-2、4-二酮(戊间二酮) IIA T2
丙烯 IIA T1 环己酮 IIA T2
苯乙烯 IIA T1 甲酸甲酯 IIA T2
甲基苯乙烯 IIA T1 甲酸乙酯 IIA T2
IIA T1 醋酸甲酯 IIA T1
甲苯 IIA T1 醋酸乙酯 IIA T2
二甲苯 IIA T2 醋酸丙酯 IIA T2
乙苯 IIA T1 醋酸酯 IIA T2
三甲苯 IIA T1 醋酸戊酯 IIA T2
IIA T2 甲基丙烯酸甲酯 IIA T2
异丙基苯 IIA T2 甲基丙烯酸乙酯 IIA -
甲基异丙基苯 IIA T1 醋酸乙烯酯 IIA T2
甲烷(工业用) IIA T3 乙醋基乙酸乙酯 IIA T2
松节油 IIA T3 醋酸 IIA T1
石脑油 IIA T3 氯甲烷 IIA T1
煤焦油石脑油 IIA T3 氯乙烷 IIA T1
石油(包括汽油) IIA T3 溴乙烷 IIA T1
溶剂石油或洗净石油 IIA T3 1-氯丙烷 IIA T1
燃料油 IIA T3 氯丁烷 IIA T3
煤油 IIA T3 溴丁烷 IIA T3
柴油 IIA T3 二氧乙烷 IIA T2
动力苯 IIA T1 二氧丙烷 IIA T1
一氧化碳 IIA T1 氯苯 IIA T1
二丙醚 IIA - 苄基氯 IIA T1
甲醇 IIA T2 二氧苯 IIB T1
烯丙基氯 IIA T2 丙块(甲基乙炔) IIB T1
二氧乙烯 IIA T1 乙烯 IIB T2
氯乙烯 IIA T2 环丙烯 IIB T1
d.d.d.-三氟甲苯 IIA T1 丁二烯-1,3 IIB T2
二氧甲烷 IIA T1 丙烯腈 IIB T1
乙酰氯 IIA T3 异丙基硝酸盐 IIB -
氯乙醇 IIA T2 氰化氢 IIB T1
乙硫醇 IIA T3 二甲壁 IIB T3
丙硫醇-1 IIA - 乙基甲基酬 IIB T4
噻吩 IIA T2 二乙醚 IIB T4
四氢噻吩 IIA T3 二丁 IIB T4
IIA T1 环氧乙烷 IIB T2
氰甲烷 IIA T1 12-环氧丙烷 IIB T2
亚硝酸乙酯 IIA T6 1,3-二恶戊烷 IIB -
硝基甲烷 IIA T2 1.4-二氧杂环已烷 IIB T2
硝基乙烷 IIA T2 1,3,5-三氧杂环己烷 IIB T2
甲胺 IIA T2 羟基醋酸乙酯 IIB -
二甲胺 IIA T2 甲氯化呋喃甲醇 IIB T3
三甲胺 IIA T4 丙烯酸甲酯 IIB T2
二乙胺 IIA T2 丙烯酸乙酯 IIB T2
三乙胺 IIA T1 呋喃 IIB T2
正丙胺 IIA T2 丁烯醛 IIB T3
正丁胺 IIA T2 丙烯醛 IIB T3
环乙胺 IIA T3 四氢呋喃 IIB T3
2-氨基乙醇(乙醇胺) IIA - 焦炉煤气 IIB T1
2-二胺基乙醇 IIA - 四氟乙烯 IIB T4
二乙胺基乙醇 IIA T2 1-氯-23环氧丙烷 IIB T2
苯胺 IIA T1 乙硫醇 IIB T3
NN-二甲基苯胺 IIA T2 二硫化碳 IIB T2
苯氨基丙醇 IIA - IIC T1
甲苯胺 IIA T1 乙炔 IIC T2
氮(杂)苯 IIA T1 二硫化碳 IIC T5

气体温度组别与设备温度组别的对应关系

气体温度组别 气体自然温度(T) 设备温度组别
T6(85℃) T5(100℃) T4(135℃) T3(200℃) T2(300℃) T1(450℃)
T6 85℃≤T≤100℃
T5 100℃<T≤135℃
T4 135℃<T≤200℃
T3 200℃<T≤300℃
T2 300℃<T≤450℃
T1 450℃<T

有爆炸危险                ○ 设备可安全使用

防爆标志解释举例

符号分解 中文解释
Ex 防爆标志
db 主要保护措施:隔爆型
eb 辅助保护措施:增安型
II 设备类别:除煤矿外的爆炸性气体环境
C 气体级别
T6 温度组别(最高表面温度≤85℃)
Gb 设备保护级别
Ex 防爆标志
tb 防爆型式:外壳保护型(IIIA类设备)
III 设备类别:爆炸性粉尘环境用
C 粉尘类别:导电性粉尘
T80℃ 最高表面温度<80℃
Db 设备保护级别

现行有效国家标准

GB/T 3836.1-202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

GB/T 3836.2-2021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

GB/T 3836.3-2021爆炸性环境第3部分: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

GB/T 3836.4-2021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GB/T 3836.5-202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5部分:正压外壳型“p”

GB/T 3836.6-2017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6部分:油浸型“o”

GB/T 3836.7-2017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7部分:充砂型“q”

GB/T 3836.8-2021爆炸性环境第8部分:由“n”型保护的设备

GB/T 3836.9-2021爆炸性环境第9部分:由浇封型“m”保护的设备

GB/T 3836.11-2022爆炸性环境第11部分:气体和蒸气物质特性分类试验方法和数据

GB/T 3836.12-2019爆炸性环境第12部分:可燃性粉尘物质特性试验方法

GB/T 3836.13-2021爆炸性环境第13部分:设备的修理、检修、修复和改造

GB 3836.14-2014爆炸性环境第14部分:场所分类爆炸性气体环境

GB/T 3836.15-2017爆炸性环境第15部分:电气装置的设计、选型和安装

GB/T 3836.16-2022爆炸性环境第16部分:电气装置的检查与维护

GB/T 3836.31-2021爆炸性环境第31部分:由防粉尘点燃外壳“t”保护的设备

注:1、由于国家标准的修订更新,上述标准有效性可能发生变化,具体可登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查询;

2、上述国家标准均为强制性标准,可以登陆《强制性国家标准免费阅读系统》(http://www.gb168.cn/foc/)免费下载。

防爆型式

保护方法 标志 图例 防爆原理 适用区域 标准编号
隔爆型 d 将设备在正常运行是可能产生火花或电弧的部件置于
隔爆外壳内。隔爆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的压力不致损
坏,并能保证内部爆炸时产生的火焰和热量通过隔爆
接合面时被熄灭并降低温度,不足以引爆壳体外的爆
炸性气体。
1区
2区
GB/T 3836.2
增安型 e 在正常运行时不会产生电弧、火花或或危险高温,在
结构上再进一步采取保护措施,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
可靠性。
1区
2区
GB/T 3836.3
本质安
全型
i 设备内部的电路在规定的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
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
气体。
0区
1区
2区
GB/T 3836.4
正压外
壳型
p 保持内部保护气体的压力高于周围大气压力,以免爆
炸性气体进入外壳,或使足量的保护气体通过外壳,
使内部的爆炸性气体浓度降至爆炸下限以下。
1区
2区
GB/T 3836.5
油浸型 O 将电气设备的部件整个浸在保护液中,使设备不能点
燃液面上或外壳外面的爆炸性气体。
1区
2区
GB/T 3836.6
充砂型 q 将能点燃爆炸性气体的被固定导电部件完全埋入填充
材料中,以防止点燃外部爆炸性气体。
1区
2区
GB/T 3836.7
“n” 型 n 电气设备不能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在正常工作条
件下和不确定的非正常工作条件下)
2区 GB/T 3836.8
浇封型 m 将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的部分浇封在复合物中,使它
不能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
1区
2区
GB/T 3836.9

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安装及维护

◆ 根据现场可燃性物质的释放情况及通风情况确定危险场所分类;

◆ 根据气体和蒸气的特性确定电气设备的级别和温度组别;

◆ 根据使用功能选择满足危险场所分类、气体级别的温度组别的防爆电气设备;

◆ 收货后,根据装箱单核对铭牌技术参数、备品备件及安装附件;

◆ 根据产品结构特点选择钢管布线或电缆布线;

◆ 选择适合于密封圈尺寸的橡套电缆;

◆ 确保引入装置内密封圈、垫圈按顺序正确安装;

◆ 确保压紧元件(压紧螺母或钢管)将密封圈牢固压紧,并将电缆可靠夹紧;

◆ 将设备上多余不用的引入口用钢质堵板可靠封堵;

◆ 将电气设备内外接地可靠接入现场接地系统;

◆ 将电源线可靠压入接线端子;

◆ 定期检查引入装置内密封圈及电气设备上各处橡胶元件是否有老化现象;

◆ 定期检查隔爆产品的隔爆接合面,并涂抹防锈油;

◆ 定期检查接线端子及内外接地是否有松脱现象;

◆ 保持设备外观清洁、完整。


上一页: